- A+
紫晃星(学名:Trichodiadema densum Schwantes)是番杏科仙花属多年生肉质植物。紫晃星的株形奇特,根茎弯曲多姿,花色鲜艳。由于这些特点,紫晃星可以作为多肉植物盆景的制作材料,或者作为小型盆栽,其古雅清奇的外形使其非常适合布置在几案、窗台、书桌等处,为环境增添独特的风景。
多肉植物紫晃星的原产地
紫晃星原产南非的卡鲁地区,有“小 沙漠玫瑰”的绰号
多肉植物紫晃星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呈常绿灌木状,具肥厚粗大的肉质根,其表皮浅黄色,稍粗糙、肉质叶对生,棒状或纺锤形,先端尖,顶端有20-25根白色刚毛,叶长1.5-2厘米,粗0.5厘米,表面绿色、有排列密集的小疣突(实为透镜状的贮水大细胞)。花淡紫红色直径约4厘米,花期主要为春季李、夏秋季节也有少量的花朵开放。
多肉植物紫晃星的栽培技术
通常在光线较为充足的白天开放,傍晚闭合,如此昼开夜闭,持续5-7天,若遇阴而天或栽培坳所光线不足则难以开放。
主要生长期为春、秋及初夏季节,要求有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会使叶与叶之间的距离拉长,株形松散、影响观赏、开花也较为稀少。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每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氪高磷钾”的复合肥。夏季高温时植株虽无明显的休眠期,但生长娈慢,可稍加遮光、以防烈日曝晒;但也不能过于荫蔽、以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为佳、也不必浇太多的水、并注意通风良好,以防因闷热潮湿引起的肉质叶脱落。冬季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节制浇水,停止施肥,温度宜保持10℃左右。每年春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含有适量的石灰质、并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气性。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3份、园土1份、杠沙或蛭石3份、并搀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质材料混后使用。紫晃星的栽种有两种,以观花为主的可将肉质根埋入土中、其花朵大而多;也可将肥厚的肉质根像“露根式盆景”那样提出土面。虽然开花少了些、但肉质根苍劲古朴、与碧绿的棒状叶交相辉映,如同一株挺拔苍翠的古松,非常美丽。值得注意的是,提根应逐渐进行,不可一次究成,以免植株长势减弱,甚至死亡。
多肉植物紫晃星的繁殖方法
紫晃星可用播种方法繁殖,种子采收后应及时播种,因为新鲜的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 先进行筛选,选择颗粒较大的,如比较结实的种子进行播种。 播种用土选择适合多肉植物栽种的泥土。土壤颗粒较大的情况下,可将培养土用网眼适中的筛子过筛,待培养土平铺至1厘米左右的厚度,然后再将种子播下。播种后一周会全部发芽,这期间用浸盆浇水法,使之保持较高的湿度,之后让其循序适应周围的栽培环境。待真叶长出3-4对后,可移栽换盆。
也可在生长季节剪取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
多肉植物紫晃星的历史
二百多年前,一位英国的植物学家发现了它。这位植物学家名叫阿德里安•哈迪•海沃思(Adrian Hardy Haworth)(好长的名字,记不住,记不住),他不仅是杰出的植物学家,他还是一位敏锐的昆虫学家。阿德里安生于1768 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家境殷实富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求学时期主修法律,成年后继承了家族的财产。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阿德里安,从此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究自己一生的挚爱——自然科学。
18 世纪的欧洲民众对来自本土以外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兴趣,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抱有很大的热忱。阿德里安擅于观察,对肉质根茎的植物十分感兴趣,他来到盛产多肉植物的南非,每发现一个新品种都令他欣喜若狂,他会仔细观察并且记录下来。随后,他把记录整理出来并且撰写了《Observations On The Genus Mesembryanthemum In Two Parts》一书,于1794 年在伦敦出版。在此书中就记载了紫晃星这种植物的形态和产地。
在19世纪初期,紫晃星也被记载到知名的植物学杂志中。
在邱园工作多年的英国人威廉• 柯蒂斯,是一名药剂师、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他在1787 年创办了图文并茂的园艺和植物学杂志《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也叫《花园博览》,这本杂志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出版时间最为悠久的植物学杂志,也是保存最好的系列植物插画杂志,至始至终高质量的整页插图与权威性使其成为同类学术刊物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杂志。可以说,它在植物学书刊中的地位相当于鼻祖和标杆。
当柯蒂斯去世时,杂志已经发表了13卷,他的好友约翰· 斯密斯(John Sims)接下了接力棒,在1801 至1807年期间作为主编继续编辑杂志,负责出版了第15–26 卷。紫晃星的油画和文字描述也名列其中。
直到1926 年,德国植物学家Schwantes 给紫晃星命名为Trichodiadema ,这个名字很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外形,tricho 代表头发,而diadema 则是冠,整个单词指的是每片叶子上的的一圈刚毛。从此它的学名被命名为:TrichodiademadensumSchwantes。这个个头小小的,短脖子的肉肉,每一个肉叶的顶端都长了一圈刺,仿佛穿着带刺的铠甲,很不好惹的样子。
其实它身上的刺是由叶子转化而来的。多肉植物的原生地多是在沙漠、高原或海边的礁石缝隙里,为了适应环境的严酷,平时努力把水分存储在根茎或者叶里,该部位就会越来越肥大,而其它部位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慢慢退化了。像针状的叶子,就是由叶的一部分或全部转变成的刺状物,叶刺不仅减少了蒸腾,而且还能保护植物免受昆虫的伤害。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紫晃星的肉质叶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疣突。这可不是皮肤病,而是透镜状的贮水大细胞。为了能在炎热干燥的缺水季节平安度过,紫晃星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不花开时的紫晃星孤冷的外表就像是个时刻防卫的女汉子,但是到了花期,它的软萌可爱就展现出来。它的花朵会在白天开放,夜晚闭合,是一个喜欢迎着太阳开花的小家伙,每一朵都灿烂无比。